陳貝琼 /記者也很伽利略/Yahoo! HK
[link]
最近接連有幾位長輩入了公立醫院,對醫院服務的口碑都不錯,其中有長輩由入到出院都只得大房走廊一個床位,他住院三數天,目擊走廊床位日復日增加,如果你或家人處身其中,你有何反應?
當然你大有理由不滿意,較火爆的甚至或會找醫生、護士理論,但長輩有另一番感受:醫院冒著受病人及家屬投訴的風險,也要接收病人,都是為醫好病人。
長輩又說:醫生、護士、清潔及送餐的阿姐為了那原有的九十多個病人,已經疲於奔命,多了我,不是更辛苦嗎?我最辛苦的時候,他們馬上給我治療,幾天就醫好了,還會理自己睡在哪?
我並不贊成或鼓勵公立醫院讓病人瞓走廊,反而要問政府對公立醫療的資源,為何總是不夠呢?醫院給病人的一個床位,代表著他們願出力治好病人,幸運的話,病人會因而救治;但對於那些不會好轉的重病病人,那一個醫院床位,意義一樣很大,好讓病人在生命終結前感受到社會的關懷,不會視他們如垃圾。
朋友告訴我一個小故事:一名癌症末期的長者,家人已盡最大努力去照顧他,但長者還是週身不舒服,家人帶著長者找醫院,希望接收他,但有些醫院拒絕,
經過一輪折騰, 長者才獲入院。他很高興,不是為了病情會有好轉的機會,而是感到社會還是溫暖的,得醫護人員的照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