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一個譯名,分開天下與國家

陳雲 /三文治/Yahoo! HK
[link]




門羅、夢露與孟若,中文的譯名是有意義的。近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拿大小說家Alice Munro (1931-),台灣一般譯為孟若,部分報紙譯為孟洛。大陸譯為門羅、芒羅。將ro翻譯為若,是國語或普通話的北方音。

Munroe與Munro的英文讀音是一樣的。前美國總統James Monroe(1758-1831)是總統,故譯為硬朗的門羅。美國性感女星Marilyn Monroe,香港譯為瑪莉連夢露,是切合女性身份和艷星的形象。

今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Alice Munro,台灣的譯名是艾莉絲.孟若,名字典雅,出自台灣作家也是翻譯Alice Munro小說作品張讓的手筆,可是全港的報章緊跟中國大陸的惡劣譯名,將Alice Munro譯為艾麗絲.芒羅。中共建政之後,採取一套機械的譯音法,務必使到外國人名不能漢化,這是民族國家的排外作風,違反華夏天下的文明。

香港有些報紙跟隨台灣翻譯Alice Munro為孟若,是錯誤的。因為香港的報紙一向愚昧,喪失文化自主權。香港應該用孟洛的翻譯。翻譯為孟洛,就是胸懷華夏天下的翻譯。翻譯為孟若,就只有北方胡語的小國翻譯。 我們的語言,就是我們的文化領土。然而,不論中共或台灣,都在割讓語言領土。

晚清時期,翻譯外國名字,講究信、達、雅,譯音盡量涵蓋南北,譯名用北方話或南方話來讀,都接近外國原本讀音,或者都不接近,這是信與達,至於雅,是將大國或雅士的譯名用優雅的詞語翻譯,使之漢化。例如Roosvelt總統翻譯為羅斯福,Truman翻譯為杜魯門,既雅又正,北方話或南方話讀來,同樣距離原本發音好遠,北方話沒佔什麼便宜。

民國時期,北方話變成所謂國語之後,起初的譯名仍是兼顧南北音。後來就不顧及南方音,那是另外創出了一個新中國,一個新的民族國家。中共翻譯Kosovo為科索沃而不是科索窩,更是不顧及南方音。

於香港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因為這證明了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新創立的、狹隘的民族國家,它們都不是華夏天下的繼承者。華夏是怎樣的呢?隋文帝時陸法言等人作的韻書《切韻》,協和天下語音,用的音包括南北音,俗讀及文讀。這才是華夏的天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