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強國爭拗文化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9%99%B6%E5%82%91/art/20140717/18802453


中國人社會沒有「辯論」,也沒有「爭論」,只有「爭拗」。

「爭拗」與「爭論」不同,更不是西洋的辯論。「爭拗」關鍵在一個「拗」字,爭論的「論」字,是「言」字旁,而爭拗的「拗」字,是「手」部,意思就是,無論揮灑幾多口水,必以動手打人或抓人的暴力收場。

「爭拗」不是講道理,而是比拼哪邊「有力」,這個力,就是「國家實力」。中國人對於「國家實力」的認知,在經歷過一百六十年所謂列強屈辱,聚焦在一句話,叫做「落後就要捱打」。國家有實力,所以不必再所謂捱打,這個「打」字,至此也與「爭拗」那個手字旁會師。

「國家實力」先體現在軍事之上:飛機、大炮、導彈,這一切都是令中國人集體自豪亢奮的器具,加上錢。然後是「人口多」的數量:中國人罵香港人,喜歡說「我們十三億人,每人吐一口唾沫,都能將你們六百萬香港人淹死」(這樣說的時候,沒有想過這六百萬香港人之中,也有上二百萬近年由大陸過去的新移民,也有全國人大政協,如果真有唾沫像黃河決堤淹死的災難,也會淹死很多他們自己人)──因此,「爭拗」哪一方贏,決定於哪一方槍炮多、錢多、人多。最後是只要人口夠多,不斷重複一句話,真理會在人多那一邊。

因此中國人的爭拗,每一次,你仔細觀察,最終都是以「人多」的「優勢」不斷重複一個缺乏理性的論點。譬如「釣魚島自古以來屬於中國領土」──以今日的國際法,誰都知道,「自古以來」不是一個清晰的法理定義,但他們不管,他們認為,只要十四億人,或者有一副喇叭機器以聽上去好像代表了十四億人口的喧噪,不斷重複一項虛無的訴求,漸漸,虛無可以變成真實。

每次與外面的人「爭拗」,都有此固定的「演繹」:「我們市場大」、「十四億人給你們放水」,最後結論必是「中國人民不可侮」。為什麼菲律賓人可侮,或越南人可侮?因為賓越兩國人口才幾千萬。美國也不可侮,這一點中國人知道,因為美國的槍炮更厲害。
明白了這一點,即可了解其民族的脾性,但請問中國政府,以這種方式處世,有什麼樣的形象,又有何「和平崛起」可言?請勿動怒,請想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