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0到3歲大腦發育-學習的方式

http://www.24parent.com/0到3歲大腦發育-學習的方式/




如果你聽說,一個兩歲的孩子,他大腦裡面腦細胞之間的連結比一個成年人還要多、網絡還要複雜,你會不會很吃驚? 事實如此。一個兩三歲的孩子,他腦細胞間的連結可能是成人的兩倍。這所謂的連結,生物學上稱作突觸 (synapse),也就是腦神經細胞之間用來傳遞消息的通路。我們說一個人的頭腦發達,不是說他的腦細胞多,事實上大家的腦細胞數量都是差不多的,但他的突觸非常多。不過很多突觸都是用進廢退的,一個人長到青春期至成人的時候,他的突觸會丟掉差不多一半,這是因爲那些沒有被反複加強的突觸都消失了,而剩下的那些都是被重複加強、修飾的。在這個過程裡,父母的角色就很重要了。因爲雖然一個人的基因會給大腦發育畫出藍圖,但是環境因素必不可少,大腦需要外界的刺激來建立突觸,這個刺激當然很大程度上由父母提供。在前一篇大腦發育的文章中,我們講過愛與擁抱、穩定的環境和足夠多的互動是給孩子奠定情感發育及培養情商的重要基礎,這一篇,我們來談談嬰幼兒的教育。

當大腦遇到一個新的刺激,需要反複接收刺激進而形成一種模式

嬰幼兒時期,大腦還在快速發育中,它需要建立穩定的連結來認識這個世界,這是孩子學習的過程。每當大腦遇到一個新的刺激,它需要反複接收這個刺激從而産生一系列突觸,當這些突觸穩定以後,大腦就會形成一種模式,或者說學習到了一個規則。一旦大腦學習到這個規則,你想讓它改變,就難得多了。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有些孩子生下來就是大胃王,什麽都吃;可有些孩子吃東西特別難,有的就是不肯吃肉,有的死也不吃蔬菜,父母看到孩子營養攝取不均衡,自然心急如焚,怎麽辦呢? 很多人會追著餵、強迫吃,每次吃東西都鬧得雞飛狗跳,孩子哭、大人氣。那麽我們看一看,孩子的大腦是怎麽看待這件事情的? 吃飯→不要吃的東西→爸媽生氣→吼叫 / 打罵 / 哭鬧,這個過程中,外界的刺激是吃飯,不管這期間父母做了多少妥協 / 誘惑 / 引導 / 遊戲,大腦學習到的最終結果總是吼叫 / 打罵 / 哭鬧,這過程不斷重複,最後大腦建立了一個穩定的連結,吃飯=痛苦。別忘了,一旦大腦學習到這個規則,你想改變就難了,最後只好惡性循環。

那怎麽辦呢? 父母應該要把吃飯這個刺激和一個好的結果聯繫起來,這樣大腦學習到的規則才會是喜歡吃飯。要想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爲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歡吃 (某些) 東西。首先父母需要承認,人總是有偏好的,有些東西不愛吃很正常,只不過有些人的偏好強烈一些,可能你家的小孩剛好是其中之一。再者,有些人在發育過程中,可能因爲他的消化系統、咀嚼功能、或者味覺嗅覺等等過於敏感或者尚未完善,導致他無法接受某一類食物。想通這一點,父母可能就不會因爲孩子不好好吃肉 / 菜産生太大的壓力。當然你還是希望孩子能多吃各類食物,想讓他接受新的食物,要讓大腦把這個東西和一個愉悅的結果聯繫起來,比如說,把食物拼成有趣的圖形,把這個東西藏在他愛吃的食物裡面,又或者加上孩子喜歡的調味料。如果孩子始終都不肯吃某類食物,家長也別太勉強,不肯吃肉就換豆類食品和牛奶雞蛋補充蛋白質,不肯吃葉類菜就換莖類或水果補充纖維。要知道,逼孩子吃不愛吃的東西只會讓大腦學習到不要吃這個東西的規則,等到孩子過了這個發育階段,身體能接受這個食物了,他的大腦還是會記得這個規則,那麽他還是不肯吃。

基於同樣的道理,有什麽事情是父母不希望孩子做的,就幫助他的大腦把這件事情和一個壞的結果建立起來連結。比如說,父母教兩三歲的孩子不可以打人,靠一遍遍的講,孩子總是不聽,每當他氣了、急了、累了的時候就要打人,怎麽辦? 懲罰。這個懲罰可以是單獨關進房間幾分鍾,也可以是沒收他心愛的玩具一個星期,或者罰他幾天不吃零食,總之,孩子會認識到打人這個行爲會導致一個他很不開心的結局。如果每次他打人都會得到這樣的結局,那麽他的大腦就會把外界的刺激 (打人) 和最終的結果 (受罰) 聯繫起來,建立一個穩定的連結,這個時候大腦就學習到了一個規則:不可以打人。所以說,要給孩子立規矩,就要讓他看到打破規矩的後果,因爲如果沒有後果,規矩則不成規矩,大腦就什麽都學不到。當然啦,不說大家也知道,這個後果不能是對孩子的身心具有很強破壞力的懲罰。

不管是立規矩,還是引導孩子學習接受新事物,爸媽們都別忘了大腦學習規則的方式:它需要外界反複的刺激來建立穩定的連結。所以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前後連貫,不能因爲心情不好就用打罵的方式逼他吃飯 / 學琴,或者心一軟孩子犯規的時候就不懲罰他了,大腦接受到的訊號如果是不一致的,它就沒法建立穩定的突觸,或者剛剛長好的突觸沒有得到足夠的加強又丟掉了。零到三歲的大腦有無限的潛能,父母是塑造寶寶的最好推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